陈斌《旅游商品企业哪里去了》
陈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18日 11 版)
近日,经过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精心组织,专家认真遴选的中国百佳十强旅游商品前200项入围名单终于出炉了。这200项商品是从2009年到今年的第七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获得金银铜奖的旅游商品中选出的,可以说是强中选强。
从公告上可以看到,参加百佳十强初步遴选的旅游商品共计341项,其中有80项是在今年的第七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的商品。在每届的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的商品有80项,七届大赛的金银铜奖共有560项,其中前六届大赛是480项。可以推算出前六届大赛获奖旅游商品中,未参加百佳十强初步遴选的还有219项,占了前六届大赛获奖总数的45.6%。
一个在旅游商品行业影响力巨大的的遴选活动,为什么那么多有资格的企业没有参加呢?
首先,基本可以排除费用的因素。参加这次遴选活动是免费的,送来参加遴选的商品也会被全部归还。而且活动由各地旅游局、旅游协会负责当地的组织,对于企业而言几乎不存在费用问题。
其次,个别企业没有参加可能是因为时间问题。由于遴选信息的通知需要时间,加之原来获奖单位的联系人电话有可能变化不能及时联系,造成个别企业很晚才接到通知,参加遴选的商品没来得及送到,从而失去了参加遴选的机会。
再次,有些企业退出旅游商品行业,因此无法参加。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有当年获奖企业退出旅游商品行业的现象。在有的省,因企业退出旅游商品行业而没能参评的,占到了当初获奖企业的50%。
这些企业为什么会退出旅游商品行业?经过初步了解发现:
第一,旅游纪念品、传统旅游工艺品的市场认同度逐渐下降。
某省在介绍当年获得大奖的纪念章企业为什么没有选送商品时说,现在这家企业已经不再生产纪念章了,因为买的人太少。
不用什么数据,静心想一想,自己在国外旅游时买过多少纪念品呢?尤其多次出国旅游之后,在国外买过多少纪念章、钥匙链、帽子、文化衫、马克杯等这类传统的纪念品。答案显而易见:很少,甚至没有。大多数游客在旅游时主要买的是那些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到国外旅游买化妆品、电子产品、鞋、帽、服装,甚至马桶盖等。
现实却是一些人在旅游时从不购买纪念品,也无欲望购买,但口头上却大力号召开发旅游纪念品,这已成了旅游商品开发的一大怪现象。市场是残酷的,即使旅游纪念品会对宣传景区、宣传城市、宣传旅游目的地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游客毕竟还是喜欢购买那些更有用的旅游商品。
在参加遴选商品的展示现场可以看到,这些商品尤其是入围前200项的商品,销售比较好的多数是那些批量生产的、具有实用功能的旅游商品。很多传统的、只能用来摆或挂着的旅游工艺品销量并不理想。这说明旅游商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向工业化生产的、具有实用功能的旅游商品发展。随着旅游纪念品、传统旅游工艺品的市场认同度逐渐下降,当年参赛获奖的一些以生产旅游纪念品、传统旅游工艺品为主的企业已经退出旅游商品行业。
第二,礼品市场的变化对旅游商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廉政建设的深入,公款送礼之风渐被刹住,一些原为送礼设计的旅游商品销量大降。一些以礼品为主要对象的企业也因此退出旅游商品行业。
第三,缺乏销售渠道。
为了推动景区旅游商品的发展,在近年来的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鼓励景区特色旅游商品参赛。令人尴尬的是,有些企业专门为景区开发的旅游商品虽然在大赛中获奖,但在销售时却很困难。主要问题是这些旅游商品在设计生产出来后,缺少在景区内的合适的销售渠道,而在其他地方销售又明显不理想,不仅影响了景区商品开发企业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一部分企业退出旅游商品行业。
第四,连续创新的程度不够。
一些企业的旅游商品虽说当年有创新,获过奖,但随着同类商品的出现,人们看着就不再新鲜了。几年下来,当年的新东西也已成为老东西,缺乏连续创新,自然销量就下降了,甚至销售困难。
第五,企业缺少对旅游商品规划的重视。
从一些曾经营旅游商品的企业中了解到,对旅游商品规划的重要性并不了解。一种情况是:一些进入旅游商品行业的企业没有长远的旅游商品发展规划,走一步算一步,生产一些试试,卖一些试试,没有连贯性。开发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销售不好的时候,又缺乏应对措施。企业这样做旅游商品很难长久。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曾经制定过旅游商品的发展规划,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把原来定的规划“忘了”。稀里糊涂地开发生产了一些商品,最后也稀里糊涂地退出旅游商品行业。
中国百佳十强旅游商品的遴选还未完成,最终的结果还未揭开。按照评审的要求,从6月10日到7月10日,要进行为时一个月的网上公众投票。专家组还要对入围商品销售情况进行核实。还要将核实情况和投票情况综合在一起进行终评,才能决出中国十强旅游商品和中国百佳旅游商品。
中国百佳十强旅游商品的遴选是推动旅游商品发展的手段。7年来的参赛商品第一次同时面向大众。退出旅游商品行业的企业为什么退出,旅游商品行业中成功的企业为什么成功,分析其原因,为今后企业开发旅游商品提供借鉴,比获得百佳十强称号更有价值。
(作者为中国百佳十强旅游商品初步遴选评审专家、中国旅游商品产学研联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