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缘 瑶山情
2013年是民盟浙江省委会和民盟中央相继换届后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后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盟的优良传统, 3月4日我们一行怀着寻踪、寻情、寻梦般地心情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
民盟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许多民盟前辈的学识风范、良知操守、人格魅力以及由之形成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在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民盟独特的优良传统。民盟广西地方组织最早是成立于1942年9月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桂林核心小组,以梁漱溟为首的桂林核心小组主要在两广从事抗日、民主的宣传活动。1944年秋,日寇从湖南入侵广西,在桂林的文教界人士被疏散到贺县的八步、昭平的黄姚等地。1945年春,梁漱溟等人也被疏散到了八步,继续进行盟务活动,并相继成立民盟黄姚支部、八步支部,陆续吸收了张锡昌、千家驹等加入民盟,并发展成立了民盟东南总支部筹委会,负责推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等省的民盟工作。因此,广西民盟组织与浙江民盟组织发展有着许多历史的渊源。
我们经由黄姚古镇时,一种坚实、古朴、清凉的感觉就会由然而生。梁漱溟先生(1893—1988)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闻于世垂于史,至于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学者、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身份当为其次。梁漱溟说,他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一生精力都用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人生问题;一是中国问题。他讲论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参与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他性格既是骆驼又是狮子;他有坚贞之定力,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甚至超过了他的学问。作为广西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教育基地的黄姚古镇至今保存有中共广西省委旧址,何香凝、梁漱溟、高士其、千家驹等民主人士的寓所,以及民主党派在昭平活动陈列室、民盟东南总支部筹委会陈列室等革命历史遗址。我们穿行在黄姚古镇亭台楼阁间,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与民盟结缘。
绵延的喀斯特山水,伴随着高速公路伸延。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有五十二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金秀大瑶山居住着茶山瑶、盘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五个瑶族支系,他们异彩纷呈的风情令人难忘,我们一路观看《费孝通瑶山情》DVD影片,一路翻阅着《费孝通与大瑶山》等书籍,虽未亲临金秀大瑶山探访,但通过参观金秀瑶族博物馆的民族风情,仿佛跟随着费老的脚步走进了金秀瑶山深处,感受着费老与金秀瑶山的情结。费孝通先生带着1935年那场恶梦的阴影,以及他对瑶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晚年四次重返大瑶山。费老认为这里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瑶山瑶族形成为一个共同体以来,他们相互合作,有了共同意识,但却还允许不同的个性存在。从这个瑶族形成问题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一些规律来,不仅适用于金秀的瑶族,也可以适用于中华民族”。1986年5月,在香港召开的“瑶族研究国际讨论会”上,费老提交了一篇题为《瑶山调查五十年》的论文。费老有句名言:走一趟,写一篇。不难看出,“走”是他的调研过程,“写”是他调研的记录。费老以调查的形式来探寻中国民族自治和改革发展的道路,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想。费老行行重行行的精神不仅感动了金秀大瑶山干部群众,也同样激励着我们广大民盟盟员。
费老80岁生日那天在东京和老朋友欢叙会上说的一段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于共、天下大同”,令我们感悟颇深。费老的人类学从理解中国本土文化开始,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寻求不同人文类型和平共处的途径,这是一种异文化与本文化兼容并包的探索。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理想,就是要实现一个人类和平共处并共同发展的世界。中国五千年的实践已证明众多人口和众多民族是可以一起共同生活的,这是中华文化凝聚力的表现。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又证明了不同社会制度是可以共处的。费老把广西金秀大瑶山当作社会学“解剖麻雀”的微型研究重地,从微观的分析到宏观的归纳凝结成费老60多年来学术道路的经典妙语,让我们认识到人文价值再思考的重要,认识到这是人类美好前景所依托的基础。人类的历史是分散、孤立的人群逐步由分而合的过程。当前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宗教与宗教等等之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频繁,使原来分立的人文世界逐步向一个“地球村”转变。在现今“地球村”的时代,同样适用于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和合”文化的交流。
民盟七十多年风雨历程,铸就了特有的精神文化和优良传统,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通过缅怀民盟前辈的光辉典范,对于我们贯彻“同心”思想,激发心系国家、参政为民的政治热情和自觉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在行行重行行中追寻民盟前辈们的足迹,在思思重思思中探索民盟前辈们的人文精神,去续写民盟前辈们的“中国梦”。
(民盟省委会办公室 陈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