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奎: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卫生健康领域的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代表:杨金奎(03194)
案据:
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市将“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增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性和影响力”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塑造更多先发性、引领型发展领域。北京具有良好的临床医学资源,在诊治疾病方面一直被老百姓看成是全国的“医学中心”。然而,从国际视野来看,北京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先发性、引领型”医学科研成果很少,绝大多数的医学研究成果实际上是移植、应用与推广国外医药健康领域的原创性成果。
目前,北京市有临床医学相关的市属研究所19个,如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以及新成立的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等。这些研究所曾经一直是北京市卫生局主管的科研事业单位,分布在各大市属医院。近年来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些科研院所成为医院所属的下级单位,实际上成了各市属医院的一个科室。市属医院是医疗事业单位,而这些研究所是科研事业单位,将这些科研院所作为各医院所属的下级单位管理,明显弱化了科研院所的研究职能,由于绩效导向等原因,研究所里的科研人员多数已经成了全职临床医生,有些甚至5-10年不承担科研项目,没有科研产出。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卫生健康产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近20%。我国卫生健康产业占国民经济的份额仅为6%。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健康领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将有大的提高。利用首都的临床医学资源,推动首都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研究出防病治病的原创性成果,形成“先发性、引领型”的新药、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健康卫生领域的引领作用,当务之急是培育一批卫生健康领域的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方案:
1. 解决科研院所的归宿与定位。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市卫生健康委发挥主管职能,将科研院所定位在“科研”上。将科研院所的职能与绩效定位在“先发性、引领型”的创新上。在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建设、工资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区别于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制定10年规划,分解目标任务,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卫生健康领域的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标准进行培育。
2. 建立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
用好市财政对科研院所的项目资金。激励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临床医学基础研究上。培养一批爱科技、懂创新的专业性医学基础研究人才。在政策、资金等科研要素上给予扶持。支持医学与其他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特别是现有的这些研究所,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研发外包服务、研究型病房”等方面由这些研究所进行尝试。
3. 整合其他现有的疾病防治研究资源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几个慢病防治办公室,包括糖防办、心防办、脑防办及肿瘤防办等,在慢性病的群防群治做了大量工作。然而,这些慢病防治办公室一直没有持续的财政投入,没有专职人员,也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仅凭医务人员对慢病防治的一腔热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建议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