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用音乐为学生开掘精神富矿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8月6日,当熟悉的旋律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响起,有听众轻声哼唱起来。
这是由首都文明办等主办的“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活动现场。舞台上,北京二中金帆管乐团的学生们呈扇形列队,手执乐器共同演奏;团长兼总指挥张敏双臂挥动,音符随着指挥棒跳动、流泻。
“音色优美”“声音干净”“强弱变化张弛有度”,这些评价曾不属于金帆管乐团。
2002年,张敏应聘成为北京二中音乐教师,初来乍到,校领导将筹建管乐团的任务交给了原本主修钢琴的她。一个标准的管乐团至少包含15种乐器,仅靠张敏一人指导本就困难,更为棘手的是,她面对的学生几乎是零基础。
张敏深知,管乐团作为北京二中艺术探索的先行者,无论如何都要办好。可是怎么办?她从20多人的兴趣小组抓起,邀请主修不同乐器的专家为学生做技法指导,自己则担任起乐团的“艺术总监”。自成立以来,金帆管乐团每周至少排练两次,张敏不仅要拉着专家们集体备课,把握作品的艺术水准,还要做指挥、忙外联。如今,这支乐团已发展到80余人规模,澳大利亚、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许多古典乐圣地都聆听过他们的作品。
2014年,张敏率乐团随同国家总理李克强出访俄罗斯,为中俄青年论坛开幕式演奏。除了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印象最深的还有俄罗斯大巴司机的一句话:“你们是世界上最棒的孩子。”从登机开始,这群平时活泼爱玩闹的孩子表现出高度的自持,没有大声喧哗,所到之处没留下纸屑、面包渣。“当外国人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孩子真棒’,对孩子们的教育比你强调一百遍‘热爱祖国’都有用。”张敏说。
教育本就是润物无声。“音乐教育的成就不在于学生考了多少分、上了什么大学,而在于学生的思想变化、审美提高和对生活与人的感悟。”张敏说。
“那么对于您来说,音乐意味着什么?”听到这个问题,原本快人快语、一直微笑着的张敏一瞬间沉默、眼眶泛红,徐徐回忆起上小学时,爸爸拉二胡、妈妈弹脚踏琴、自己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情景。“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精神的富有足以让一个人健康成长。”张敏渐渐恢复平静。
用音乐为学生开掘精神的富矿,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做精神上的富有者,这是张敏坚持音乐教育的初心。在校内,她承担着音乐鉴赏和音乐舞蹈课程,指导音乐剧社、摇滚社团,并筹办学校歌唱比赛,每天选择世界名曲做下课铃声;在校外,她是东城区学科带头人,先后代表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组成员到安徽、湖南等地进行教师培训,并参与“国培计划”,为青海农牧区教师上教学观摩课,把音乐的力量辐射到远方。
滑动手机屏幕,张敏的朋友圈里,满是乐团学生们的演出照,其中一些人刚刚毕业。带团多年,送走了数不清的学生,张敏的祝福多过离愁别绪:“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不从事音乐,音乐不会离开他们。”(本报记者 刘亦凡)
《中国教育报》2018年08月12日第4版 版名:新闻·综合
作者:本报记者 刘亦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