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摘要:

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是教育同仁探索实践的重要内容。自2014年起,北京市东城区尝试集团化办学方式,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近两年,东城区借名校之力,集团化办学,汇聚教育力量,打造东城教育新形式,已初见成效。同时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集团化办学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多的普通百姓。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是教育同仁探索实践的重要内容。自2014年起,北京市东城区尝试集团化办学方式,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截止2016年9月底,北京市东城区已形成了二中、五中、广中、汇文、史家、171中等教育集团。其中,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作为第一批教育集团已成立两年,形成以广中为核心校,96中、龙潭中学、崇文门中学为校际联盟,花市小学作为广中附小的九年一贯制,平谷中学教育集团和房山石楼中学为城乡一体化办学带动校的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该集团辐射面广,办学形式多样。集团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合作共赢、多元融合为基础,以实现教育普惠为目标,全面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集团价值观的再造,集团制度及行政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集团文化的影响力,教育观念与行为内涵的提升,实现教育集团的全面发展,构建集团教育生态。两年的实践,已形成集团内长链条培养模式,完善了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为教师搭建了资源共享的新平台;打破边界,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服务。以广渠门教育集团为例谈谈集团化办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集团化  办学  思考

正文:

一、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

本研究是从三个视角来定位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基础的: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由于教育资源拥有的数量、质量、程度不同,其结果就导致了效率不同、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的流向总是向着优质的学校集聚,当下社会与家庭的需求就是要不断扩张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原有的资源分布朝优质化方向发展。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就是一个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一方面,通过名校的办学扩张,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名校的集团化,进一步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

二是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推动并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承载和延续人类文明的基础教育,其改革与发展也总是紧随时代的脚步,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基础教育主要是政府办学,为了全面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现有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还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其本身就是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三是学校组织的重组提升。教育组织的发展首先应由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决定,私塾应富庶子弟的功名需求而产生;太学应皇家子弟的仕途需求而存在;学堂应现代文明的传承需要而诞生;同样,教育集团则是应教育资源的扩张需要而形成和发展。当一所名校原有的发展空间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时,就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的扩张问题,或原地改建,或搬迁新建,但这种发展往往受到制约;当一所薄弱学校面对生源的逐年减少,教师不断流失,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候,所面临的是一个无法生存的问题。假如两者能实现对接,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组织的重组、改造、扩张、兼并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组织实现形式。

本研究是从价值论和方法论两个理论基础来构建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理论框架的。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取向有两个:出发点是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落脚点是使教育资源的效益最优化,最后的目标是实现教育的公平。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层内涵:、标准同化、资源整合、价值引领。两个方向理论支撑的交集、最优化的结合点就是——名校集团化办学。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理论模型是:通过标准同化的方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办学过程的效益最优化;通过价值引领,以名校带动普通学校,实现优质教育的平民化,最终达到教育公平。

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实现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普及化、平民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广中实施的名校集团化办学,概括起来有四个特征,即“目标均衡化”、“模式多样化”、“运行扁平化”、“发展区域化”。

本研究认为,推行名校集团化办学,要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即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以扩大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实现优质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关键要在“化”字上做文章,即要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模式;重点要在教育集团内部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即要构建科学、有序、快捷、高效、安全的管理体系;核心是要提高教育集团各个成员单位的教育质量,即要在确保量的扩张的同时实现质的提升,并不断培育“造血功能”,保障优质师资队伍的有效供给。名校集团化办学,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目标指向,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优质教育需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水平、促进师资整体提升。

二、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实现方式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办学模式也是丰富多彩的。研究北京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各个个体情况,可以发现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从内部结构组成看,有“校际联盟”、“九年一贯制”、“城乡一体化带动”等模式。不管模式如何,其目标都是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三、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初步成效

从总体上评价东城区的名校集团化办学,其最大的成效就是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概括起来是八个方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缓解了“择校之风”,满足了不同的教育需求,创新了办学体制,盘活了国有教育资产,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办学效益和水平,推进了城乡共同发展。本研究认为,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可以达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更多学校和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缓解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高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有利于发挥优秀骨干教师更大作用,加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利于满足更多的人民群众及其子女“上好学校”的强烈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

如果从政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三个角度来分析东城区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初步成效,那就是:

(一)历史性的突破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教育发展的创新,是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新尝试。名校集团作为一个新时代教育需求下的产物,承接着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使命,是现代教育出现“高原反应”的又一历史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更是新时期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体现。广中教育集团的成立与发展是教育公共服务的新形态、资源共享的新平台、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可以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受益于民,打破边界,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广中教育集团成立以来,教师发展通道更加畅通,教师以极高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到教育改革当中。未来,广中集团还将成立教师生活中心、教师情感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提升集团的教学质量,并会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提供给学生可以进一步选择的课程,打破教育的“围墙”和边界。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形成教育发展新秩序的过程中,集团化办学体现了开放性,体现了促进教育均衡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得学校焕发出由内而外的生命力、壮大自身强大的驱动力,同时更是自身焕发生机的契机。

(二)破解“择校之风”

目前的基础教育已经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越来越明显,而人们渴望得到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各式各样的“择校之风”便接踵而至。有权的用权,有钱的使钱,学习成绩较好的借助考分,还有的干脆进行教育投资,炒作“学区房”。对此,东城区把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作为破解“上学难”特别是“上好学难”的有力举措加以攻坚,使东城区的择校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普通百姓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低价的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改革的要点,教育集团是在“盟贯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利用龙头校带动学区内就近学校,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以广中教育集团为例,广中附小花市小学加入集团前,每年招收学生京籍仅占不足40%,加入集团后生源逐年回归,2016年招生全部为京籍。广中教育集团是一个学校类型最齐备的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不断探索自身更加突出的地方,更加充分发挥龙头校的引领作用;关注集团改革的目标,推进集团化发展进程;在培育核心素养方面,教育集团也能有所成就,让孩子健康、快乐、全面、有个性地成长,给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创新教育体制

广中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了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是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等级结构管理模式而言的,管理层次少(简政放权、统一指挥、消除内耗),管理幅度大,管理效能高,是一种人性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二是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是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距离的时空管理。三是全面质量管理。以教育服务对象为关注焦点,以学生、家长满意为目标,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为保证,确保了名校教育质量“牛奶不被稀释”。名校集团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标准和制度,根据不同岗位执行落实各项制度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多项工作制度,细化了每个教职工在工作岗位的职责,标明了集团内成员的“责、权、利”,使管理标准切合岗位和责任需要,从而使集团内部管理更加专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

在创新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管理机制的同时,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还盘活了教育资源。名校这种优质教育资源,已不再只是单位资源、部门资源、个人资源,还成了国家、社会特别是家长、学生的社会财富,成为一种大众的、普及的、平价的公共资源。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把优质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课改成果、师资优势、社会影响力等教育资源配置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逐步实现了公共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四、名校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问题

教育集团离不开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名校集团化办学要遵循集团化办学的特有规律,其前提是集团内部人权、物权、财权、事权的统一,真正让新的学校处于名校的管理下,而不仅仅只是挂一块牌子。但是,目前在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集团、多个法人的现象,使原有集团内部的“父子”关系转变为“兄弟”关系,阻碍了集团的人、财、物、事的统一配置,直接影响了名校在集团化办学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名校在集团化办学中的主导地位。如某些集团内部有多个直属主管部门的法人主体,分校长由主管部门直接任命,这就削弱了龙头学校统一管理和统一调控的作用,使分校与龙头学校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形成了竞争关系,增加了集团内耗,甚至出现输出资源被分割的现象,名校自身资源被弱化。因此,教育集团的成立,除了要达到一定规模外,还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教育集团不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其前提是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这个问题上,广中教育集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管理上采用“管理联动”的模式开展活动。集团学校合作形成管理资源辐射机制,形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优化和分享制度,逐步形成集团管理评价机制。二、德育采用“德育互动”的模式。集团学校的重大教育活动提前公开于其它学校,可邀请集团其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他学校可根据需要选择参加集团学校中的重大教育活动,达到教育资源共享。三、教学上采用“教研互动”的模式。集团学校的重大教学活动提前公开于其它学校,各校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可邀请集团其他学校的资深教师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或公开教学的研究活动。最终实现淡化名校、弱校概念,多方平等参与,实现尊重共赢。

(二)资源配置问题

名校的基础是有一支一流的教师、管理队伍,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在集团化过程中,名校大量输出了管理、教学人才,在实现优质资源扩张的同时,有可能产生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以教师的流动为例,对龙头学校而言,优质人才资源是在做“减法”,但要保持龙头学校的名校地位,就必须保证龙头学校的人才队伍优势。目前,由于人事制度改革滞后,教师的流动很困难。一方面,名教师不愿离开名校,即使要输出,也要求其身份必须保留在原名校;同时,各成员校都有一些优质教师,要激活薄弱校的教师资源。,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就必须以教师的流动为前提,合理配置优质的教育资源。即使母体实力非常强大,如果不能合理配置集团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也是困难的。广中教育集团各成员校之间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诚实守信、交流合作的准则,实现师资、教学、教研、培训、德育、信息、设备、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形成资源共享的集团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校最佳办学的效益。

(三)动力机制问题

目前对龙头学校的管理、考核、奖励仍是老办法,龙头学校的管理者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责任,但是没有增加相应的激励。一个名校长不去实施集团化办学日子可能会更好过些,而实施集团化办学,带来的却只是辛苦和负担。名校长是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动力,现在许多校长都是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实现优质教育普及化、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理想,进行集团化办学实践的。要将名校集团化作为一个战略来抓,仅仅依靠校长的理想、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在动力机制上解决“名校为什么要集团化办学”这个问题。

(四)其它担忧问题

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还可能产生其它问题,如:盲目扩张是否会减少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牛奶稀释”和“金字招牌”含金量下降;让优质学校连锁办学,是否会导致校园文化雷同,学校缺乏个性,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公办学校举办教育集团,办学性质是否会异化,失去公益性,带来新一轮的择校现象,造成不规范的收费问题等等。

五、对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建议

要解决名校集团化办学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指导,根据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确保集团化办学顺利进行。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制定规划,宏观调控

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主要是学校之间的关系,但作为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领导、科学论证、宏观调控。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进程,切忌行政干预,乱点“鸳鸯谱”,搞“拉郎配”;要有效掌握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的节奏,防止盲目扩张,无序争夺资源。

(二)分类指导,一校一策

针对集团化办学的多样性,要坚持“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名校创新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实施多形式、多类型的集团化办学。名校是各具特色的,每个名校在实施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发展模式,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因校制宜,分类指导,实行“一校一策”的办法,鼓励各个集团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三)突出重点,加大投入

推进集团化办学要根据实际,既可在同一办学层次的学校之间实施集团化办学,也可在不同办学层次学校之间、不同区域学校之间实施集团化办学。

各级政府及教育等有关部门对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在资金投入、校园建设、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可予以优先优惠政策。

(四)人事配套,培养名师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落实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人事配套制度,在教师选任或调动、教师培训、评比先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性调整。对输出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名校,公办教师编制和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数可适当增加,输出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人事关系可保留在原学校;对在结对的农村学校支教且取得成效的中心城区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其支教经历在申报评定中学高级职称或小学的中学高级职称时予以认可。

集团统一制定人事管理条例,统筹集团人事管理。各成员校教师招录工作由集团统一管理,实施集团内部的统一的绩效管理条例,逐步在集团内实现“同工同酬”。“同绩效同报酬”;职称评聘工作由集团牵头统筹;教委及上级单位下拨到集团的绩效及集团同意申请的专项资金由集团统筹。

(五)规范管理,有效经营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集团化办学的管理制度。对加入教育集团的各成员学校,必须实施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引进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育集团及其成员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办学质量和效益。区、县(市)属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由区、县(市)教育局审核;跨区、县(市)实施集团化办学的,有关学校分别经主管教育局同意后,由龙头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直属学校及城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应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要确保国有教育资产保值增值。教育资产不仅要强化管理,更要做到有效营运,教育行政部门既要扮演行政管理者的角色,承担政府管理者的责任,还要担负国有资产经营者的角色和责任。各地通过成立教育系统国有资产营运管理中心,盘活国有教育资产,确保教育领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教育领域国有资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民盟东城区委

2016年12月

关键词: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