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文化和科技创新双驱动,打造东城“文化强区”新引擎

——关于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在别处”、“心是孤独的猎手”、“靠点谱”、“本土意识”……张扬着店主心境与创意的一家家在名称上就别出心裁的店铺,近年来出现在长约760米的南锣鼓巷两侧。在这个有着740多年历史的古老街巷里,充盈着80后、90后年轻人觉得好玩的创意,具体兜售什么似乎并不重要。如今,把风貌保护、民生改善与创意产业有机结合,最终形成的这一“南锣鼓巷模式”已在距此不远的五道营胡同、方家胡同46号等地区成功复制和升级。而众多艺术设计、特色工艺品门店的涌现与发展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南锣鼓巷商户数量已经由2006年的40家左右攀升到现在的4倍还多,如果将周边延伸胡同也包括在内,总数已近300家,增长势头迅猛。如今,在五道营胡同、后街美术馆设计园等地区兴起的大量“创意街坊”,已成为东城区文化创意集聚发展特有的“符号”。

一、东城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强劲,文化产业促进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框架基本稳定,文化消费市场日益扩大,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提供就业机会、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已逐渐成为某些重要地区的支柱产业。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表明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形成创新驱动模式具有的重要意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进入“升级版”的转型与融合发展新阶段。

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近几年极为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连续出台多项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并已逐渐形成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东城区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政治文化聚集地和经济核心区,这些年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可谓下足功夫,并已初见成效。2012年6月16日,北京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近两年,北京也提出了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具体意见,明确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工程,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并要求从机制、平台、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创新。具体到东城区,在《2011至203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两大优势产业之一,在继续设立5000万元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同时,以一流标准,进一步健全经济监测、产业促进和行政服务三大体系。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展(台北)期间,在项目推介环节上,协议金额超过7.01亿元人民币。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东城区不但是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经济功能集聚的区域,也是历史文化传统与世界城市形象集中展现的区域。东城区41.84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全市历史文化遗存和胡同四合院最为密集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全区最具增长潜力的支柱产业。东城区吸纳了全市艺术品拍卖行业近一半的领军企业入驻东城,初步形成了以东二环和中国美术馆为中心的“艺术品交易集聚区”。东城区内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1个,有首都剧场、保利剧场、长安大戏院等各类剧场30个,电影院13家,占全市艺术剧场总数的40%。票务营销公司占据北京90%的市场份额。东城区是全市博物馆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现有博物馆34家,占全市总量的22%。以2013年为例,根据东城区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1-11月,东城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1429.6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的10.8%。实现利润总额52.8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利润总额的8.7%。

“十一五”以来,东城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到目前为止,已经逐渐形成了数十家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示范基地和特色街区。东城区根据区内实际情况,制订了《北京市东城区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东城区戏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政策,采取奖励、匹配、补贴、资助等方式,扶持和鼓励企业发展。

如何抓住历史契机,充分挖掘整合区内现有的各方面文化资源,最大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将作为促进文化的资源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化,以文化产业的繁荣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和升级改造的重要课题。

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蔚为大观

(一)艺术品交易和新闻出版增长超过国内GDP三倍

根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我国把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九类,分别是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东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以上九大领域。

根据2013年1-11月的统计数据,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额排名前三位的领域分别为艺术品交易、新闻出版和广告会展。资产总计分别为401.1亿元、265.2亿元和16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20.5%和15.3%,共拉动资产总计增长6.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4.4%。而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和文化艺术则发展迅猛。

在艺术品交易方面,全市艺术品拍卖行业有将近一半入驻东城,并初步形成了以东二环和中国美术馆为中心的“艺术品交易集聚区”。  

在新闻出版方面,东城区拥有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传统出版业,也有《时尚》、《瑞丽》等时尚类出版物。同时,中文在线、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拥有大量版权资源,歌华有线、光线传媒等拥有新媒体发布资源。

在广播电影电视方面,东城区有着丰富的戏剧演出资源,区内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9余个,各类剧场30个,电影院13家。大麦网、中演票务通、春秋永乐三大票务公司在东二环集聚。

在文化旅游方面,东城区拥有以皇家文化、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全市历史文化遗存、胡同四合院和非物质遗产最为密集的地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天坛均坐落于此。东城区现有博物馆34家,既有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有中国美术馆、自然博物馆等专业性博物馆。

东城区同时拥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些聚集区主要以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为主,并初步形成了“一园多区”的产业格局,包括中关村金隅环贸科技商务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东二环高端服务业发展带、龙潭文化与体育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产业功能区。中关村东城园现有239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聚集了保利文化、歌华集团、光线传媒、央视动画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林兆华、洪晃等创意人士,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此外,东城区还有人民美术文化园、亮点5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些规模较小的产业园区。

(二)多个利好政策出台成为创业产业发展的孵化器

东城区制定了多项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政策,如:《北京市东城区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办法》及实施细则、《东城区戏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等,设置了创意产业发展资金和戏剧演艺产业发展资金,设立了国内首创的第一支项目权益类基金“中关村新媒体版权基金”,启动了“北京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平台”。

三、文化创意产业大部分停留在物理聚集阶段

(一)文化创意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融合乏力

区域内各个文化创意产业彼此间联系交流较少,还停留在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简单聚集阶段,即物理聚集阶段。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延展,并通过这个核心将相邻的各个行业打通并相互创造价值的多融合产业链。绝不是简单的抱团取暖的物理聚集,而应该是聚集之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并进而激发更大活力的化学性连锁反应。以旅游、文化演出、设计服务这三者为例,完全可以相互融合,针对旅游消费群体,打通彼此的需求,设计专属的文化演出,并提供针对旅游群体的设计服务等。

以当前的东城园为例,虽然拥有85座现代化楼宇,办公面积达到570万平方米,但实际大多数企业和工作室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虽然形成了空间上的聚集,但缺乏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有效关联,整个园区尚未形成功能上的聚合,特别是形成产业链的连锁模式。

(二)文化创意价值未能在市场上充分体现

部分产业园和聚集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存在重复建设。遵循政府导向的模式,盲目跟风建设,形态相似,势必造成集群的资源分散和产业的恶性竞争。由于产业园的入园门槛偏低,园内的产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东城区对于创意型文化企业的政策引导和产业平台服务还欠完善,对于零散的文化元素的收集整理途径尚需多元化,对于文化元素发展成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孵化过程手段还较单一,许多时候受到政策、形式等外在因素制约。虽然中关村东城园是首批“国家及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能力不强,难以将文化创意价值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外源性”发展阶段。

四、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促进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升级

(一)量身定制,提升不同领域产业聚合体的规模效应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升级版”,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定位方面除了提供优惠政策之外,更应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淡化行政干预和管理心态,政策导向的着眼点应落在创意产业资源整合的引导、提供产业增值性服务、市场化运营组织的培育等方面上。

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找准自身定位,提供合理而准确的发展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到东城区,应对区内各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性划分有清晰的认识,然后从整体出发,从产业类别划分出发,进行系统布局,提供完善的基础配套措施。对于聚集区或园区的规划,也应对不同的园区根据产业类别进行划分,有的放矢地增减入驻企业,使每一个聚集区或者创意园区都能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链规划合理、市场化运营顺畅的高质量产业聚合体。

此外,政府给予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应该涵盖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经营管理、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特别是面对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应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地加大政策的宽松度和持续性,量身定制不同的政策措施,做到“一企一策”,助他们顺利发展。

(二)立足东城,放大区内高端文化创意产业的名牌效应

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东城区的优势领域,深挖潜力,将东城区自身的地域特色做足,做大做强。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名牌效应。

根据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分布,我们认为东城区应该将以下几个优势领域作为重点建设目标:

1、加强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打造版权产业及数字产业交易的高端创意产业平台;这一区域内聚集了诸如北京移动、歌华文化、歌华有线、央视动画、光线传媒等一大批数字或版权产业的知名企业,要强化区域特色,东城区在今后打造这一区域的时候,应切实围绕这一区域特色,有选择性的挑选和这一业态能形成良好互动的企业来入驻。逐渐激活这一集聚区的内生能力。  

2、强化以雍和宫、国子监、孔庙、五道营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展示区的定位,形成东城区人文旅游的产业链;这一区域的规划应更多的从整体出发,将区域内的交通、住宿、出行甚至旅游线路等进行整体规划,使这一区域整体升级为具有联动性并极富特色性的产业链。

3、打造前门文化和会馆文化历史区;继续举办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可考虑将前门的民俗文化和故宫的宫廷文化联动发展,尝试进行引导性的文化深度旅游,如可以考虑提出“出故宫游前门,看完皇帝看平民”等趣味性的口号。

4、深度优化南锣鼓巷的四合院休闲文化区;南锣鼓巷的开发日渐成熟,但目前也逐渐成为一条特色越来越模糊的小吃街,如果不对这条特色街尽早着手进行优化,远景堪忧。我们认为对南锣鼓巷特色街道应该进行深度优化,对入驻商家进行选择升级,淘汰简单而重复性的经营商家,着力引进有发展前景、特色明显且能体现北京四合院休闲文化特色的不同经营门类的商户,并加大相关扶持力度。

(三)合纵连横,实现资源从聚集到聚合到聚变的增值效应

单一产业的聚集只会导致区域内的恶性竞争。有聚集无聚合更无聚变。当前部分创意产业园区的普遍现象就是各自为战,未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和规模效应,且园区内部以及园区外部与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不但难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难以形成一个共享工作空间的平台,难以实现关联互动、技术共享、协同发展。

1、产业园的性质决定了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

创意产业的市场是培养出来的,在这个培养过程中,创意产业链和中间环节不可或缺。由于创意产业往往是由多种技术、生产和服务组成的,从前端到后端的产业链很长,除了前端的创意、策划、生产和后端的营销、传播等,还有中间环节的金融、法律、服务、专业媒体等,他们对于创意产业的健康成长是缺一不可的。

以北京尚8文创产业园为例,他们初创在CBD核心区的郎家园8号,和东城的几个创意园区类似,也是利用废弃厂房改造成了文创产业园。2010年尚8走上了产业园连锁化、系列化的经营之路,截至2011年4月,已相继创建了8家文创产业园区,定位于广告、设计、音乐、时尚定制、孵化、新媒体、艺术产权交易、新文艺等,通过不同地域的选择、不同主题概念的打造,突出产业链条化布局。如园区打造的电影产业园,生产一个片子从投资策划、剧本创作、生产制作、宣传推广、发行销售甚至放映都可在园区内解决,形成了无缝对接,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营费用,有利于创意灵感的聚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源驱动提供动力。

2、整合产业园内部各类资源,通过打造两个通道完整链条

文化产业和其他领域一样,做强产业链条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彼此支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无形的增值服务。企业仅在园区内就可以将前后期的工作融合在一起,不但实现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使企业在交流互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真正实现了园区内从单纯物理空间的聚集,到企业间相互融合的聚合,再上升到发生化学作用升华而成的聚变。产业链条的打造分以下两种渠道:

一个是园区内部各种功能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中关村东城园内目前的企业涉及移动多媒体、影视传媒、动漫网游、版权交易等多个领域,胡同的创意工厂内也有影视、音乐制作、建筑设计、表演艺术、时尚创意等多种类的公司和工作室,完全具备上中下游产业链整合联动,实现资源从聚集到聚合的客观基础条件。只要系统加以引导和规划,吸引相应的企业弥补功能不足,相信可以实现产业的聚变。

还一个是一类产业从培育到衍生的过程。对于东城区来说,要在大力培育生产原创型文化产品的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下游的衍生品生产企业,并加强产业孵化器的相关服务提供,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园的良性发展。

(四)金融助力,发挥金融系统融资杠杆的推手效应

1、用好用足中央及市区有关政策

充分利用中宣部、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及北京市金融局、市委宣传部《关于金融促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大力促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源的全面对接,支持文化企业运用保险资金、信托资金、金融租赁等方案融资,解决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

2、健全东城区的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引导商业银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信贷投放;建立健全多层次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安排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文化金融业务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贴息;加大建立对接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申报北京市关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项目扶持资金。

3、拓宽融资思路,适当引入众筹机制

融资渠道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建立文化金融创新中心,实现三大平台功能:一是文化企业的投融资平台功能,使银行通过这一平台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文化企业或项目的孵化平台,让风投、创投等通过这一平台向文化创意企业投资;三是文化金融信息传播平台,通过建立文化金融信息发布机制,发布文化金融信息,确保文化金融信息在政府、银行和企业间快速融通。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众筹机制。文创众筹,是小微企业和个人集资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产业的放大镜和聚光灯,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源基础。

综上所述,东城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资源,无论是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大牌云集的高端产业园区,更有包括了出版、艺术品交易、广播电视电影等多样的文化业态,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东城区提出的“文化强区”理念深得人心,也底气十足。在东城区空间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是最为明智的一个选择。此外,政府作为职能管辖部门,还应继续增强服务意识,通过进一步的梳理和沟通,对辖区内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认知更为清晰后,进而提出更为合理,更有针对性的规划,逐步使各创意产业聚集区更具自身特色,并在区域内部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继而形成东城区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知名品牌,通过更好地传承、利用、发展这些文化产业资源,使东城区真正实现文化强区的战略发展目标。

文化创意专委会调研组

负责人:申文广

主笔人:单峰、朱晨辉

(本文在2014年度东城区统战系统调研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关键词: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