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东城区服务型企业员工素质培训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软实力(节选)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划》的完成,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得以确定,东城区作为中心城区,是首都功能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东城区最终要成为“文化软实力强劲、服务经济发达、公共服务优质、城市运行高效、人居环境和谐”的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区,需要不断强化城区功能建设,提升区域综合服务水平。

东城区人口密集,现存大量服务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直接反映了东城区整体综合服务水平。企业职工的基本素质水平,决定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这里的基本素质主要指非学历教育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即员工对客户的要求“听得明白”;对所在企业能提供的服务“说得明白”;对规章制度等、材料“读得明白”;对汇报工作的材料“写得明白”。员工基本素质是就业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影响中小企业服务水平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规划》中第五部分主要任务内第八条明确要求加强中小企业培训。虽然东城区中小企业的低学历员工素质尚需提升,但是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观念、资金、人力资源等原因,难以落实员工素质培训。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东城区服务型中小企业难以开展低学历员工基本素质培训、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现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较为可行的方法,创建新型政府服务模式,帮助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东城区政府服务公众印象,最终促进东城区成为代表北京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窗口。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调查、走访、座谈与抽样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向中小企业员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率71%;向中小企业负责人发放问卷30份,回收率67%。与东城区职介中心、东城区总工会、东城区职工大学、东城区职业大学、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等部门座谈,广泛收集了部门负责人与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情况分析:

从调研结果看,大多数低学历员工有较强的提升基本素质的愿望。

(一)企业员工素质现状

1、员工文化程度相关调查

被调查人员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到大专,分别为初中23%,高中25%,职业高中及中专26%,大专及高职19%。同时,52%的员工年龄段30岁在以上。

其中,62%的员工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满意,84%的员工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用,以前所受教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2、员工个人素质相关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服务型企业员工的业余时间主要以看电视和上网打发时间为主,上网人群里有67.5%主要是看娱乐新闻和打游戏。表示自己从不读书的人占三分之一,在读书的人群中为了提升自己而读书的不足三分之一。

(二)企业培训相关情况现状

被调查企业的员工中,高达79%的人从来没听说过各级工会有针对在京职工的免费培训。明确表示愿意抽出业余时间进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读书、写字、说话等素质方面培训的员工占到64%,如果能获得资格证书就愿意学的员工占23%,二者总共占到被调查企业员工总数的87%。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小型服务型企业员工基本素质不均衡,大部分员工能够认识到基本素质的重要性,有提升自己基本素质的意愿。

在对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对企业管理层进行了访谈,普遍认为:作为首都服务型企业,目前满足不了职工对素养教育、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需求。文化素质好、个人能力强、与人沟通能力强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职工也需要亟待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和文化修养,实际参与提高素质学习和自我学习情况堪忧。现实情况是素质继续教育存在断层,即社会需要弥补9年义务教育水平差异,区别于科班教育的素质继续教育被忽视。从言行举止出发,文明出行,礼貌对人。部分企业期待行业内多组织些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及实践,迫切需要英语、电脑的培训。

(三)相关政府职能作用发挥状况

政府对提高素质的机构资源配置与基层的实际需求存在错位问题。

东城区总工会作为东城区企业的直接服务机构,早在2011年就启动北京市素质办下达的职工通用能力培训任务为全区参加通识课程和企业自主开发课程(即“N+X”培训)。但对于小型服务型企业,总工会表示存在实施上的实际情况,包括:

1、小型服务型企业员工多数处于挣钱养家糊口的生存状况,其价值去向,使得学习的意愿必然受阻。

2、小型服务型企业需求多样性、多元化,东城区总工会本身也缺乏专业的研发队伍及培训师资。

3、小型服务型企业员工流动性大。

4、现有员工培训召集困难。

东城区职工大学作为北京工会职工学历教育的成人教育机构,并未开设职业素质方面的科目。

另外,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有关农民户籍务工人员的免费培训计划,但目前小型服务型企业的员工并非多数来自农村,这就造成了政策覆盖出现空档区。

企业自身即使规模比较大,也面临职业素质培训和测评的研发空白,需求迫切,但实施困难。

目前企业和政府各机构针对职工素质提升,普遍使用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缺乏严谨的测评和培训内容,与此同时,企业尤其是小型服务型企业、员工自身对具有专业的职业素质培训要求确很强烈。

汇集以上实际情况,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四、建议:

(一)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自2012年至今,东城区已在187个社区建立了联合工会,每个社区均有实体职工之家。2015年职工之家的经费预算是450万,拨款标准是100人以上为1万元,50-99人为5千元,同时配备书屋8000元/家。但是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有效地利用。

建议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平台的作用,进行基本素质的专业队伍建设,协调区工商联将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推荐到区工会,由区工会与区职业大学对接,除了利用实体的职工之家外,还可以利用区职业大学的场地、师资力量等,有针对性、分阶段、分层次地对中小企业员工开展基本素质系列培训。

但从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政府提供的现有培训及继续教育机会与基层的真实需求脱节。一是资讯上脱节,二是内容上脱节(需要求证)三是组织架构上脱节(例如工会、相关教育机构)。

(二)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建立网络培训平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鼓励职工提高基本素质。

调查显示目前该员工群体,上网率已达80%,但主要是娱乐。基于良好的熟练上网基础,建议建立东城区职工素质教育平台,由区工会建立职工教育平台或者购买职工教育网络服务,将理论部分通过网络推行,配合线下学校的培训课程,满足职工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碎片式学习的需求。网上学习可以采用积分制度,将职工的晋级与学习积分挂钩。

(三)对积极开展职工基本素质教育培训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奖励和政策的扶持。职工基本素质教育与政府奖励挂钩。

开展职工基本素质培训是企业和员工共赢的过程,有效并且持续的素质教育,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拥有自动自发、积极阳光的心态,把握做事分寸,通过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经济效益。

建议区政府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例如对素质培训搞得好的企业进行适度的税收优惠、公示挂牌表彰、区职介中心优先向其推荐员工等,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到素质培训中来,提升服务型产业的服务能力,助力东城区中小企业良性快速发展,使东城区公共服务水平能够承载未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定位需求。

(四)有必要组织专业队伍针对服务型企业的基层员工的素质继续教育进行素质标准测评、课程设置及内容研究。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愿意在业余时间学习素质教育中的基本沟通课程,为证书而学的只占少数,所以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否切中学员的实际需求更重要,关键是让学员有素质方面提升。是否有证书并不重要。目前的教育机构认为给证书就能吸引大家来学是一个误区。精力应放在课程设置上。

但对于企业来讲,员工素质培训效果评估,量化、可视化以及优秀素质的核心能力的提炼梳理,这些都是目前素质培训欠缺的内容。东城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中,已被划归中央行政区的范围,为保障其公共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员工素质的提升是当务之急。探索优质的有效的素质教育培训模式,是东城区的职责所在,也具有试点的优势。

崇文科技支部调研组

负责人:刘 权

主笔人:陈 郁、滕 颖、普 照

成员: 孟素艳、杨 彤、房迎寒、沈 勇、徐月兰、陈 昱、隋海英

(本文在2015年度东城区统战系统调研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