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创意设计要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

 2015年07月01日 08:36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去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文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第一次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这一现代服务业形态,作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该文件刚发布时,各方面还摸不清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对产业转型升级到底能起什么作用,但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大家现在越来越清楚这一文件的核心意图,就是要把创意设计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纷纷把设计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比如,韩国明确提出“设计立国”的国家策略。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也将成为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策略。

  创意设计要跨界思考

  什么是大设计?大设计就是指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大设计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泛化概念,不仅有传统的专业设计,比如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现在我们强调的大设计概念,实际是让创意设计与制造业、旅游、体育、演艺等各方面融合,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基于设计思维的跨界思考。

  举个例子,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嘉年华上,邀请到了新西兰维塔设计公司总裁泰勒,他率领的设计团队多次获得奥斯卡视觉特效奖,代表着当今电影创意设计方面的最高水准。他设计的电影《阿凡达》人物原型和视觉场景,改变了当今电影的表述模式。过去的电影只要有一个好的剧本,一个好的导演,似乎就能获得一个很好的票房成绩。但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大片都在改变过去的电影表达方式,《阿凡达》若没有这样深度融合的电影设计,可能就无法取得迄今全球第一的票房成绩。电影与设计的融合改变了电影的表述方式,电影设计在国际上是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一种新形态,电影设计师也将成为一部电影的核心,像编剧、导演一样。

  现代创意设计已经不是过去理解的只能解决产品的功能问题或审美问题,譬如“服务设计”就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设计的理解。我们经常讲,一个工业产品的设计是解决造型、功能等问题,根本上是解决人与物的关系,而“服务设计”已经在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通过服务设计解决社会秩序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米线”的设计,它没有采用强制性的隔离设施规范限制人的行为,而是通过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的设计方式来影响社会秩序。

  把设计作为产品和产业的核心价值

  当今社会,创意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产品的附加值而存在了。在过去,许多产品的价值并没有通过设计来提升创新性。到了现在,设计不再是,也不应该是只做“涂脂抹粉”的事,而是要成为产品的核心价值。很多企业把资金用在产品的包装、广告上,似乎只要广而告之的产品就好销,但当产品的创新力不够时,这种广而告之恰恰是徒劳的。特别是如果我们不能在原创设计上获得设计版权的价值,而是习惯于抄袭,那么在这样一个普遍性的山寨模式下,中国制造的设计品质和原创价值就不可能得到提升,更不可能成就中国创造。所以说,创意设计已成为产业的核心价值,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

  如何让大设计与产业进行转化?首先我们的体制机制要打破部门间的边界、行业间的障碍,融合发展才能获取真正的产业价值。在整个创意设计服务体系中,保障设计版权是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原创设计不被人所理解、不被人尊重,而是一味地被山寨,就不能形成设计版权交易模式,也没有人真正愿意投入和投资到设计版权的研发创新。当然,借助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体系支撑设计版权的认证,更需要在强制性法律体系中受到重视,改善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的法务服务。

  设计应以生活价值观为导向

  在说大设计的时候,以前很多人对设计的理解就是时尚,现在我们更鼓励创意设计的生活价值导向。比如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设计的投入,为藏羚羊留出生命通道和对生态的零破坏建设方式就体现出大设计的智慧思考。再比如,现在很多城市的雕塑和壁画,都要展现出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各类丰厚的思想主题,导致许多城市的公共艺术装置让人看着很累。一味地崇拜奢华繁缛的设计风格,是与生活文化的本质格格不入的。现在要倡导更加符合人的需要、更加贴近生活、可持续的设计价值观导向,我相信未来的创意设计必然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大设计观导向,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创意设计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成为产业创新的核心价值。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