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先锋”系列人物专访|愿成为灯塔,散发光芒——姬沛

前言: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积极探索戏剧影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方向,发扬优秀师德师风,党委宣传部特设“师德先锋”教师人物系列专题。此次专访人物为我院2021年“师德先锋”获得者、戏剧教育系副主任姬沛。

姬沛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戏剧影视导演、表导演主课教师,研究生教研室主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访问学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2005年留校至今,先后在多系担任表演、导演课程授课老师,参与讲授的“导演片断教学”被评为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担任学院戏剧教育“高参小”负责校长之一,参与编写《小学戏剧课堂课程教材(1-6年级教师用书)》《普通高中教科书(艺术)选择性必修教材——戏剧创编与表演》等。先后导演话剧《安妮日记》《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赵一曼》《孟小冬》等作品。发表论文《艺术教育中重视培植学生的艺术个性—导演创作教学谈》《高校参与小学美育发展建设的策略模式之一——基于中央戏剧学院“高参小”项目师资培训计划的实施研究》等并获奖。

行为世范,为人师表

2022年,戏剧教育系副主任姬沛被授予2021年“师德先锋”称号。

谈及此,姬沛老师表示,“荣誉是有限的,只有德行是永恒的。”作为教师,应先于学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把这些“道”和“技”用于修自己的德行。她深知,在学生面前,老师的德行代表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社会现象的判断等,这些都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这是作为老师的本分,也是老师德行的基本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她始终以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来衡量自己,她希望自己始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始终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不张扬,不浮躁,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先锋的精神延续下去,让自己的育人之路,能够达到“1+1>2”的效果。

从2005年毕业留校至今,姬沛老师很重视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在教学中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教学生做事的方法,更教他们如何做人,学生和她的关系亦师亦友。她始终强调:戏剧,就是教育。当代戏剧教育具有极强的人文内涵,尤其重视人格陶铸方面的重要意义。戏剧教育系的育人目标就是培养中小学艺术教育老师。身为未来老师的老师,自身形象更为重要。因此,姬沛认为,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如果说老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首先要自己能做到,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为学生着想,又要严格要求自身,真正做到教书又育人的“言传身教”。

姬沛老师主持的本科课题结项现场

姬沛老师给研究生上课

在教学上,姬沛老师始终保持极高的热情,她也很乐意带着学生做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她看来,教师这个职业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要为学生打好基础,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发言权。在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中,姬沛老师经历了80后、90后、00后三代大学生,同时还教过小学生。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她有不同的教学经验。她经常把学生比做一面镜子,“学生的成长变化就是一面映照自己的‘镜子’,可以看到自己教育的得失。面对每一个学生,我们尽到200%的力量来教育他,但在成才路上,他会有自己的选择,会有他的放弃,他们会以各种姿态绽放。”因此,只有踏踏实实做事教学,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帮助学生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才能出现“美善相育,向美而行”。 

姬沛老师开展儿童戏剧教育大师课
姬沛老师参与高参小师资教学培训

2012年,经学院审核、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姬沛老师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完全不同的语境,反而把她隐藏的个性激发了出来。“原来我比自己想象得更有勇气,内心的力量很强大,可以说是对想要去做的每件事情都很坚持。”一年多来,她很勤奋,不断地寻找机会汲取知识营养。在哥大,除了日常的表演导演课以外,她还会上形体课、舞美课、制作人课等,平均两天看一部戏,假期跟随导师去工作坊等。在这期间,她的视野、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姬沛老师导演英文话剧《一个蝴蝶的梦》剧组合影

学习结束前,姬沛老师组建了一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创作团队,排演了根据庄周典故改编的英文话剧《一个蝴蝶的梦》。在面临资金和文化障碍的压力下,她用真诚和坚定打动了每个人。最终,该剧在哥大戏剧场成功演出5场,得到大家的赞誉。回国后,她迅速把自己对理论与实践的认知运用在教学中。2013-2015年间,她除了在导演系教学外,还在表演系高职班、戏剧文学系、电影电视系、京剧系、舞台美术系带课,将“视点”教学理念与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和学生们一起在排练场实验,课堂灵活开放,鼓励学生挑战难题,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在保持追求至美、诚恳的基础上,学生也变得更加自信大胆。

潜心问道,崇尚学术

无论是2014年参与六年期“高参小”项目,还是2016年进入戏剧教育系执教、2020年参与“高参高”戏剧课程指导等,姬沛老师都经过多年的戏剧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研究成果。从2017年申请院级重点项目《探究中国国情下小学戏剧教育教学法的践行和课程的设计》、一般项目《“戏剧教育体系”针对性研究——教育剧场理论与实践的研发》等开始,她完成了两个科研课题结项,并在研教务处教改重点项目《戏剧教育融入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参与郝戎院长《当代中国戏剧影视“高峰”作品创作建设研究》子课题《新时代戏剧影视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负责调研和论文撰写。此外,她每年坚持积极发表论文、参加学术研讨,她参与编写的《小学戏剧课堂课程教材(1-6年级教师用书)》荣获了2020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她作为副主编编写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艺术)选择性必修教材——戏剧创编与表演》还被纳入《2022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并积极组织年轻教师们一起进行慕课录制、申报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

姬沛老师在儿童戏剧教育现场开展实践教学

除了科研课题外,姬沛老师还将教学中的观察、体会,深化为理论思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学生与老师都经历着“停课不停学”、大规模实施“线上教学”“云课堂”“居家学习”的教学方式。对此,姬沛老师注意到:戏剧艺术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尤其强调师生的现场互动、思想碰撞。当线下课程转为线上教学时,师生的精神交流较难实现同频,因为老师不容易观察到学生的即刻变化。于是,在2022年第五届ATEC世界戏剧教育大会上,姬沛老师作了《现代科技运用于戏剧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辩证思考》的主题发言;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讨会上,她讲述了《跨学科教学中“戏剧+教育”的同步探索与思辨》的重点内容。

姬沛老师在戏剧教育研讨会上发言
姬沛老师导演禁毒戏剧《暗夜逐光》剧照

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让姬沛老师逐渐形成了“戏剧+教育”的教学理念,她表示,“我们总要有勇气挑战舒适圈,直面改变,变则通,通则达,通则久。”在她看来,教师不只承担着教学任务,同时也担负着育人的使命,教育和教学是教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同样,姬沛老师也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学生追根溯源,固本求新看历史,在新时代下抓住机遇,与学院、与社会同步伐、共发展。

传承师者精神,润己亦泽人

在姬沛老师的身上,很容易看到她的父亲——学院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塑造过诸多成功艺术形象的姬崇恭先生的影子。于姬沛老师而言,父亲一直是她生活和事业中的灯塔。在她的印象中,小时候,父亲直接夸奖自己的次数并不多,而是总会以指出问题的“挫折教育”方式来激励她,使她上进图强。父亲希望她像小草一样,不管头顶的石头有多重,依然能够从石头的边缘挣扎着成长。因此,让父亲满意,让父亲骄傲,一直是姬沛老师前进的动力。时至今日,姬沛老师锻炼出了努力且不认输的精神,她认为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传承着父亲的精神。回想起来,她觉得自己的很多努力其实也是为了证明给父亲看:我是你的女儿,我是能够做出成绩的,尽管这个成绩可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辉煌。

留校至今,她很感激父母的教诲,感谢学院、系里领导的认可,感谢导师丁如如教授的培养,这些都激励着她热情澎湃并坚定地走向教育教学之路。有一次,徐晓钟教授在看过她的戏剧作品后说,“导演姬沛老师的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戏剧理想——兼收并蓄,立志开拓!今天,她把这个理想又赋予了新的内涵,那就是坚持不辍地教学生导戏。我很欣慰地看到年轻教师已经开始从前辈教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把书教好就是我的初心,我一定要对得起学生和这份高尚的职业”,这是姬沛老师最朴实的想法。她从父辈、前辈身上继承了戏剧教育传统和精神,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爱播撒、用爱浇灌,润物无声,静待花开。

姬沛老师与父亲姬崇恭老师合影

姬沛老师经常会提到父亲曾说过的这段话,“我没有高位、没有高职,我也就是暗夜当中的一个萤火虫,只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就像萤火虫一样给走入我视线当中的学生一点点的光,给他们照亮一条可能成功的路。我只是那无风潜入夜的雨滴,不可能眷顾到很多学生,只能给走近我的学生一点点滋润……”姬沛老师很努力地从父辈、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肩负起戏剧教育教学的使命,让心中种下的那颗“育人为乐”的种子,伴随着自己“在兼容与结合中嬗变”,内心始终坚守“创造”“求新”的良知。她坚信自己也能成为“暗夜当中的一个萤火虫”,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供稿:党委宣传部

图片由姬沛本人提供

采写:翟长锋

编辑:顾泽惠

责编:陈予婧

来源:中央戏剧学院 微信公公众号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