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岁月如歌 ——忆民盟崇文区工委

曾经在崇文门外、前门地区、天坛周边、龙潭湖畔生活、工作过的民盟盟员,聚在一起,都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在崇文区民盟组织工作的情景。风雨兼程60余载,民盟崇文区级组织薪火相传、朝气蓬勃、团结和谐、成果辉煌。2010年首都区域规划调整,崇文区已经与东城区合并,民盟崇文区工委也已成为历史。往事悠悠,岁月如歌,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仍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民盟崇文区组织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较早建立民盟组织的城区。1952年,北京市委组建崇文区支部,时有盟员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支部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民盟支部恢复活动。1983年,陆续成立了崇文中学联合支部和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支部。1984年3月,盟员发展到32人,成立崇文区总支部。1985年6月,民盟北京市委第一个区级组织——民盟崇文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第一届工委的主任委员季达,共有盟员40人。1990年11月,第二届崇文区工委成立,主任委员王金钟,盟员80人。1993年12月,第三届崇文区工委成立,主任委员王金钟,下设支部9个,盟员130余人。1998年12月,第四届崇文区工委成立,主任委员王金钟。金钟先生历任三届工委主委,历时13年,其间曾担任崇文区政府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等职,为民盟崇文区工委的发展和制度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3年7月,第五届崇文区工委成立,主任委员刘玉芳,下设支部11个,盟员220人。2006年6月,第六届区工委成立,主任委员刘玉芳——时任崇文区政府副区长,下设10个支部,盟员258人。至2010年6月盟员已发展到312人。

民盟崇文区组织自成立之日,始终坚持“爱国、民主”的信念。积极参政议政、开展社会服务,为崇文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真言、出实招、办实事。自1985年民盟崇文区工委成立后,始终将费孝通先生所言:“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做好事,帮助共产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作为开展好盟务工作的指导宗旨,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盟务工作实绩。

崇文区工委本着“有为才有位”的理念,提出区工委“和、敬、诚、真”的发展理念,在民盟组织中讲团结、顾大局,倡敬业、甘奉献,讲坦诚、作诤友,讲学习、求真理,积极主动参与崇文区的政治生活,办实事。

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区工委成立后,设立了专职秘书长,王纪选、王长立、邱清惠、雷晓丽、郭琰、李瑞芬等先后在工委担任专职工作,负责盟员发展、组织调研、开展学习活动等。九十年代初崇文区工委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理论学习制度。2000年初,建立工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指导支部开展“三个一”工作,即:每个支部每年发展一名新盟员、提出一条有利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好建议、组织至少一次受盟员欢迎的有意义活动。2005年,建立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全体工委委员(或扩大)例会及会前学习制度,学习政党理论、统战工作政策,交流经验,总结工作。2006年,组建参政议政、组织、宣传、妇女、社会服务5个专门委员会。2007年,将“三个一”工作机制拓展为“四个一”即,增加结合区情每年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或报送一条社情民意信息。

崇文民盟始终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在古都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弘扬、城市建设管理、民生教育医疗、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参政党能力,为崇文社会经济发展,为崇文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言很多被采纳。特别是1994年以后,制度更加完善,民盟崇文区工委以党派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形式,相继提出了《筹建崇文区史迹展览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敬老孝亲教育》《利用文物古迹,开发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发展社区文化,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利用正阳门火车站,建设首都创意设计博物馆》《大力发展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复建曹雪芹故居,建设国际红学文化交流中心》等众多提案。这些提案都是在充分调查论证,认真推敲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有论据、有建议、可操作性强,与区情、与形势联系密切。特别是《筹建崇文区史迹展览馆》的提案,得到中共区委的高度重视,区政府历时四年,得以建成。当时区文化文物局领导感慨的说:“民盟的专家从提出建馆建议到对文物展陈方案逐一推敲,可谓呕心沥血,体现了民主党派同志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1998年,民盟崇文区工委联合区政协学习文史专委会提出了《集体所有制医院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与对策的调查》《对我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挥作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大力发展我区各项文化事业的系列调查,选准了角度,结合了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区委书记对调查报告批示:“有分析、有建议,许多观点和意见都值得研究和重视”,并批示给有关部门吸收采纳。

2006年,崇文区政府启动前门地区改造过程,结合前门地区历史文化特点,区工委高度关注会馆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依托科技支部由宋慰祖、陈斌执笔形成了“挖掘会馆史实,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刘玉芳主委组织召开座谈会,向中共区委、区政府汇报了调研成果。得到了时任中共崇文区委书记夏强和常务副区长王成国的高度重视,并为调研工作拨付了经费。其中报告的相关建议被市政府采纳,写入了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城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区工委许多参政议政工作没有因为行政区划调整而终止,自1999年起区工委坚持关注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筹建工作,至今已经17年。每年都会通过政协提案和人大建议提出,推动落实,从无间断。

区工委充分发挥崇文区地域资源优势,结合盟员特点,共同兴办事业。1995年4月,崇文区工委与民盟国家体育支部联合签署了《关于成立<聂卫平体育之星培训中心>的协议书》,盟员聂卫平和时任民盟崇文区工委主委王金钟、民盟国家体委支部主委谭修德、崇文民盟育新学校法人代表鲁华龙(后被崇文区工委增补为副主委)共同签署了协议书。

1998年,创办了“北京市崇文区民盟民间艺术培训学校”,旨在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盟员王长立任校长。时任区工委主委、区政协副主席王金钟,区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副主席王文竹参加了开学典礼。民盟区工委汇聚盟内外民间艺家,常年坚持深入崇文区多所小学。为学生讲授传统手工艺文化与技艺,深受师生欢迎。2002年因社会力量办学新规出台而停办。

崇文区工委所辖支部特色鲜明,工作各有特点。坚持严于律己、关注民生、参政议政、服务社会。

汇文中学支部自1998年起多年坚持参加盟中央牵头组织的赴贵州省毕节市讲学活动,先后两任支部主委蒋金生、楚竹林等亲自带领盟员、教师前往授课。并接待了赴京交流学习的贵州省毕节市的中学教师。

医务支部2004年至2007年,在支部主委郑刚的带领下,先后到山东沂南县孙祖镇东铁峪村,为老区人民送医送药,赠送上万元药品,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到延庆古城村开展送医下乡活动,义诊接待100人次,发放预防糖尿病、心脏病、防鼠防疫等十余种宣传材料200余份。

民盟国家体育总局支部与崇文教育支部在支部主委陈雷、韩明英的带领下,于2006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到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向干警和学员赠送由奥运冠军刘翔亲笔签名的T恤衫、国家羽毛球队签名的运动帽和宏志班故事书籍等。

由崇文科技支部发起,区工委与区图书馆合作,于2007年至2008年间联合举办“民盟人文奥运进社区系列讲座”,该活动被列为中共市委统战部落实“人文奥运”重点活动。宋慰祖、郭琰认真组织、积极落实,盟员徐志长、朱祖希、曾辉、刘权、黑德昆、史占文、郭魁建、张铁成、徐月兰、等就“天坛文化内涵”、“崇文区与北京城”、“奥运景观设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奥林匹克与中国”、“用绘画展现北京胡同文化”、“企业安全问题漫谈”、“奥运徽宝与玉文化”等主题做了13场讲座。盟员、居民、中小学生踊跃参加,讲座场场爆满。时任民盟市委常务副主委朱尔澄,崇文区政府区长牛青山、副区长宋甘澍、刘玉芳,区政协副主席刘忠胜等出席聆听了讲座。随后,首都图书馆、西城图书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相继邀请盟员作为人文奥运系列讲座的讲师,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崇文区工委历届领导十分重视对盟员队伍的培养,注重盟员自身建设和盟务水平双提升。充分调动盟员的积极性,发挥盟员的专业优势,鼓励盟员本职工作建功立业。

盟员杨建文主编《中学学科教学目标、方法、训练丛书》一套17册出版,获崇文区“八五”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范孙操主编《棋牌入门丛书》一套4册出版。盟员朱祖希所著《营国匠意——首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分上篇(营国篇)、下篇(溯源篇)共40万字,对北京起源、历史演进、规划特色及其文化渊源作了深入探索。荣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关注人文奥运,参与奥运工作,盟员张铁城承担了奥运奖牌制作;盟员曾辉担任奥组委景观实施处处长负责奥运场馆和文化活动景观设计与管理;盟员陈雷带领国家队实现女子马拉松项目历史性突破;盟员宋慰祖负责组织会徽、火炬、官方海报等设计征集,担任奥运吉祥物的评议委员;盟员徐志长提出建议用月季花作奥运会礼仪用花,被奥组委采纳;盟员刘权经营的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向北京奥组委捐赠再生复印纸。各位盟员荣获市“统战系统奥运贡献奖”。区工委获区统战系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2008年5月,汶川地震期间,盟员黑德昆在四川省雅安市挂职,为雅安市募集运送2700多万元物资,获民盟中央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雅安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盟员王建成号召146名画家参加中国慈善总会抗震救灾活动,募捐2300多万元。盟员宋慰祖发起“2008‘我们在一起’——全球华人设计师抗震救灾大型公益海报设计”征集活动,全球近万名设计师报送了作品,部分作品在灾区展出,鼓舞了抗震救灾的斗志,获团中央光华龙腾奖——抗震救灾设计贡献奖。盟员段梅筠所在单位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组织抢修分队,震后2小时即派员奔赴灾区支援驻青川部队。盟员杨京值守中国红十字会应急通讯电台,保证总会与四川分会通讯畅通,并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提供通信设备,组织志愿者为灾区捐赠帐篷。盟员高晨参加医疗队,在四川坚守一个多月,负责危重伤员药学监护。盟员安延考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灾情况,协助当地制定保护区重建计划。盟员徐志长两次义务到北川帮助当地政府设计旅游发展规划,被授予北川“抗震救灾灾区献爱心”奖牌。

崇文民盟在忠实履行参政党职责的过程中,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在2010年东城区和崇文区进行区划调整时,它已经拥有10个支部,312名盟员。在这个队伍中,先后有2人担任区政府副区长(1994年至1998年王金钟,2004年至2010年刘玉芳);有1人任全国政协常委,2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人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其中1人任市人大常委;2人任市政协委员,其中1人任市政协常委;5人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其中2人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有45人次任区政协委员,其中1人任区政协副主席(1998年至2003年王金钟),8人次任政协常委。另有11人次担任市、区特约监察员。2000年,创办《崇文盟讯》,每季度一期,全面记载工作及活动,截至2010年6月,共出刊42期。2005年,崇文科技支部被民盟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组织”。2009年,崇文科技支部再次被民盟中央评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务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民盟北京市组织成立六十周年,汇文中学、体育总局支部被民盟市委评为先进支部。多年中还有多个支部和近百人次盟员荣获民盟中央、民盟北京市委、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各项奖励和表彰。

伴随着崇文区改革开放发展的脚步,崇文区的民盟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由1980年的30多人,发展到2010年300多人,组织形式由最初支部、总支,到崇文区工委,广大盟员始终与中共崇文区委同呼吸、共命运,为全区经济发展、危旧房改造、民生改善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中共崇文区委、区政府的采纳,如“关于前门大街的保护与修缮的建议”、“关于东便门角楼保护与利用”、“关于南城会馆的保护与利用”等建议,都已经融入修缮过程中,成为崇文区一道道靓丽的人文景观。民盟崇文区工委与中共崇文区委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一段历程,正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个见证和缩影。

2010年7月,崇文区与东城区合并为新东城区,民盟崇文区工委与东城区委合并,成立新民盟东城区委。在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组织的发展中,一个基层组织----民盟崇文区工委已经载入史册。民盟崇文区工委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提倡的“和、敬、诚、真”,在支部活动中开展的“四个一活动”等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在民盟基层组织工作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崇文精神已经融入到民盟各项工作中。

在北京市民盟组织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追忆逝去的岁月,感念为民盟崇文区组织建立、发展、壮大无私奉献的民盟前辈,谨以此文,献给曾经在崇文区学习、工作、生活的广大盟员朋友!

(作者:李辉,女,民盟北京市委委员,民盟东城区委常务副主委)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