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淳:借鉴国际经验遵循产业规律 在更大格局中实现“戏剧东城”跨越发展

——在促进“文化强区”战略实施、加强“戏剧东城”建设议政会上

2017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思路。今年,以市级机关入驻城市副中心为标志,核心区政务服务、文化中心、国际交往等功能更加凸显,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戏剧东城”建设摆在上述更大格局中去规划发展,借鉴国际经验,遵循产业规律,有利于将东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高精尖”文创产业体系。

通过研究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历史和经验发现,它们每1块钱的票房收入可以带动4-7块钱的消费,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更成为体验式消费的典范。“内容+资本+系统化的产业平台”是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精髓,揭示了戏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上述国际经验,我们调研发现“戏剧东城”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尚未建立与区内中央单位的常态沟通联系机制,无法利用首都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文化部及下属单位、中戏、行业协会等多个国家级戏剧资源都集聚在东城,“戏剧东城”建设尚未建立与中央单位的常态沟通联系机制,无法深入了解区内中央单位的情况,无法结合市级、区级相关规划找到结合点,从而无法为“戏剧东城”建设聚集高端资源、无法在做好“四个服务”工作中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2、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产业体系。戏剧产业的核心是“内容”,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成功源于经典剧作。经典剧作的背后是“剧院—知名制作人—经典剧目”的一体化运作模式,由一个系统化产业体系支撑。这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关键角色是剧院集团,他们除了出租运营多家剧院外,还有投资制作团队,还有比剧院建筑更重要的核心资产,即庞大内容资源库。对标国际经验发现:虽然目前东城已初步形成剧场、院团、票务、经纪等各类机构集聚的生态,除了保利、中演2家初步具备类似国外剧院集团的架构和能力,但这2家公司的剧院布局全国,在区内剧院数量不多。东城戏剧产业主体是国有院团和大量民营院团,国有院团强调社会效益第一,市场活力不大,民营院团小而分散,少数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东城戏剧产业实际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能够支撑经典剧作的系统产业体系。

3、尚未充分结合戏剧产业的特点开展外向型的的系统营销。

戏剧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名先于利”、“名重于利”。它对外开放性强,与旅游、商业等产业联系紧密,为区域发展带来城市知名度的基础上带来经济价值。83.5%的百老汇门票都是由非纽约本地人的游客购买,约25%来伦敦的游客都会冲着西区“世界戏剧之都”的名声去看戏。目前,东城区主要通过4个戏剧品牌活动、“戏剧东城”微信公众号、戏剧普及和戏剧教育活动来推广宣传“戏剧东城”品牌,但主要是对本区、本市居民、戏剧节也是针对业内人士,针对来京游客的营销推广力度不大,客观造成“戏剧东城”品牌无法“香飘万里”。

根据上述问题,特建议如下:

建议提升区戏剧建设促进委员会级别,夯实相关职责,统筹协调区内各级各类资源,在更大格局中推进“戏剧东城”建设。目前,区戏剧建设促进委员会作为戏剧文化建设的指导协调机构,在统筹协调中央资源、市级资源时可能会出现“使不上劲”的情况。特别是在东城区与区内中央文化单位之间常态沟通联系机制缺位的情况下,东城区无法充分聚集区内高端资源和发挥首都优势,无法使“戏剧东城”服务于更大的国家文化战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需求。建议提升区戏剧建设促进委员会级别,参照市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组建方式,在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区推进“戏剧东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区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文化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涉及“戏剧东城”建设的相关区委办局和区属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戏剧东城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研究审议戏剧东城建设的重大举措、重点项目,协调解决戏剧东城建设中跨部门、跨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不仅将“戏剧东城”建设放到“文化强区”战略中考虑,更可放到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全市构建全国文化中心的更大格局中去规划发展。

2、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构建支撑经典剧作的系统化产业平台。遵循“内容+资本+系统化的产业平台”的戏剧产业发展规律,建议围绕院团、人才和资本三个戏剧产业链上关键环节,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打组合拳,尽快构建支撑经典剧作的系统化产业平台。

院团方面,建议抓住国有院团“一团一策”分类改革机遇,深入研究相关中央、市级政策,出台鼓励政策吸引更多国有院团来东城落地发展、吸引他们深度参与“戏剧东城”重点项目。支持民营院团的发展,一是建议充分利用我市《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意见》中相关政策,为在本区腾退空间中建设更多专门的戏剧创作孵化空间创造条件,切实降低民营院团在办公、创作、排练和演出的成本压力,要重点关注“专、精、特、新”民营院团;二是充分利用中央、市级层面对文化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产发〔2014〕27号)等文件),解决区内民营院团在经营、成本、融资、人才、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困难;三是定期组织开展民营院团负责人的培训,提升民营院团的政治意识、创作水平和经营能力等。总的来说,培育扶持国有院团和民营院团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剧院—创新—精品”专业化道路,为“戏剧东城”建设培养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人才方面:人才是推动戏剧产业创新发展的根基。建议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创出文创人才兴业的局面。一是研究制订“戏剧东城”人才评价标准,从单纯建设人才引进数据库拓展到建设“戏剧东城”优秀杰出人才储备库;二是将引人才与引院团、引原创作品相结合,重点吸引金牌制作人,建议推出“东城首演计划”,吸引海内外优秀制作人带着人才和作品来东城首演;三是充分利用市级“引智项目”、“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等项目,加大海外戏剧产业人才的引进使用力度。

资本方面:资本是戏剧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放大器,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积聚加速行业的创新与整合。天使投资的概念起源于百老汇。被誉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和伦敦,同时也是世界戏剧中心,华尔街和百老汇、金丝雀码头和伦敦西区,它们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东城区政府财政先后设立引导资金、公益资金、小剧场改造资金三类戏剧专项资金对企业、剧场进行扶持和补贴。在现有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指导东城区演出行业协会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服务于区内所有演出行业企业,做好两件事,一是利用好存量,二是撬动增量。“利用好存量”就是指投融资服务平台指导、帮助区内各类企业申报、用好国家级、市级在文化艺术、文创产业方面的各类资金;“撬动增量”是指研究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戏剧产业,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改建剧场、演艺和孵化空间、成立原创作品基金等。

3、加强整体规划,做好“戏剧东城”品牌系统性营销。戏剧产业与旅游产业联系紧密。为打造“戏剧之都”的形象,伦敦市政府和伦敦剧院协会合力进行“地毯式广告轰炸”营销策略,从机场、地铁、公交车站,到旅游资讯点、酒店前台,戏剧宣传海报和折页无处不在。主流报纸的文化版面上,每天刊登新上演剧目的剧评和评分。伦敦之外的观众凭戏票买半价火车票、地铁票等。一是建议加强“戏剧东城”品牌塑造的整体规划,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动,针对本区居民、我市居民和来京游客(国内外)三类对象制定营销方案,把“到东城看戏”口号做成东城居民骄傲、我市居民自豪、来京游客憧憬的标识;二是行业标杆和大众普及两手抓,建议将“戏剧东城年度盛典”打造成每年重大文化事件、将“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打造成大众向往的文化活动;三是重视线上宣传,继续做好“戏剧东城”微信公共号平台,参照“伦敦剧院官网”(www.officiallondontheatre.co.uk,伦敦剧院协会运营)搭建“戏剧东城”门户网站,集中提供最新的演出信息、幕后花絮、评论专访、剧院查询、售票服务、视频浏览等,方便消费者,从整体上促进了东城各剧院的销售,减小各剧院自身的网站建设和维护成本。

 

(发言人:蒋淳民盟东城区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民盟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元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18年12月5日

关键词: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